B同学 | 让音乐和数学在名校相遇,成功之路有时就在“拐角”处
  • 2021-05-24
  • 3368

你或许很难把世界名校学子、二胡以及北京大型餐饮公司直接联系起来,但这些词汇都在一个人身上发生了交织,并且描绘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曲线。


B同学,毕业于世界排名前十的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统计专业,目前在北京一家大型餐饮集团做管培生,未来发展轨迹清晰可见。


拥有艺术特长的他,曾经在命运的安排面前毅然地踩下了“刹车”,调转车头冲出国门,用坚定的选择为自己的前途搏出了另一番天地。他的经历让人明白,成功之路并不总是在前方,有时它会在“拐角”处。



1



谈起自己的大学,B同学对它的特点和成就都如数家珍,因为这里曾是他人生“新赛道”的起点。


伦敦大学学院是英国排名前五的名校,它既没有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那样的文理“偏科”,又因为设立在伦敦,所以这里的学生会比牛津、剑桥大学的学生拥有更多实习机会。


而他所学的统计专业也是校内的热门专业,任课老师大多是来自牛津、剑桥大学的博士。同时学校的教育学院也是连续8年世界第一,可见伦敦大学学院是一所综合实力非常强的顶级高校。虽然他已经毕业多年,但回想起自己的留学路,还是感慨万千。


至今他依然觉得自己当初不可能和这所名校有交集,而说起这个意外的“收获”,就不得不提起培诺教育和那次重要的选择。


因为童年对音乐的热爱,所以他多年来一直沿着艺术的赛道不停奔跑。从小学起,B同学就对乐器有所偏好,特别是民族乐器。一直坚持练习的他,拉得一手好二胡,在学校各种晚会舞台上都会成为亮眼的风景。


那时选择在艺术道路上一直走下去,本应是他顺理成章的发展路线,但“剧情”却在高一发生了反转。


那段时间他开始冷静地评估自己在国内高考中的胜算,发现自己考入985、211院校的把握并不大。相比之下,如果选择出国留学,进入名校的概率反而更大,会给未来赢得更多的“筹码”。


他随即把想法与父母和盘托出,没想到父母其实早有心理准备,并一直用心留意各类留学机构的资讯。最终在朋友的推荐下,培诺教育第一次走进了B同学的生活。


高中阶段转战国际教育说来容易,实际上隐含着巨大的不确定性。完全陌生的课程和教材、全英文授课模式、与国内完全不同的考试机制……


对于B同学而言,能否适应国际课程决定了这条留学路能不能走得通。当时北京并没有培诺教育的学习中心,所以B同学就来到了天津学习中心,先试水为期一个多月的A-Level课程。


没想到的是,除了开始对部分英语专业词汇不熟悉之外,他很快地找到了学习国际课程的节奏,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。


有人说学音乐的人都有一个特点,就是无论做什么事,只要找到了“节奏”并踩到了点上,就会行云流水般地进行下去,这一点在B同学突飞猛进的成绩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。


为了解决B同学来回奔波于北京和天津两地学习的苦恼,培诺教育决定从大连学习中心选派优秀教师前往北京给他上课,让他可以安心冲击世界名校。


据B同学回忆,“空降”北京的任课老师除了能把专业课讲得清晰易懂之外,还对考试规则规律有多年的研究,可以帮他把努力都用到点上,事半功倍。至此,B同学的前进路上再无障碍,最终收获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,开启了多年的留学之旅。“其实,原本我从来没想过能考上那么好的学校,是培诺老师的责任心,为我扫清了障碍,每次回想起那些老师,还是有很多的感动。”他回忆说。



2


英国的学习和生活节奏很慢,但是B同学融入这个国家和文化的速度却不慢。由于他性格比较外向,善于交际,所以他并没有选择停留在中国留学生的社交“舒适圈”里,而是经常和国外同学一起做项目,积极参加英国本土同学的业余活动,这些努力让他迅速度过了留学适应期。


在校园里,他还加入了学校的学联和全英的学联,原本拿手的艺术特长,也让他成为了学联的文艺部长,主导过很多场大型的文艺活动。


在这些经历中,无论是表演和策划,还是人员组织,都让他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迅速地成长起来。其实学校生活和工作生活一样,决定一个人是平凡还是卓越,取决于“8小时”之外所做的事。这个定律在B同学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

回顾在大学的学习生活,B同学感慨良多,他认为一个没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,是没法从名校“走出去”的。


他觉得国内的大学更像是高中的升级版,老师还在采用点名和“提醒式”提问来把心猿意马的学生拉回来并“锁”在课堂上。


而英国的风格则不同,是一种更为开放的教学理念。教授们上课几乎不点名,学生学不学、学多少全凭自觉。


而国内外高校对于考试的态度差别更大,学生在国内出现了“挂科”,大多可以循环补考。但是在国外,往往只有一次补考机会,学生成绩差可能面临被劝退。


好在B同学的学习风格是比较务实的,自学能力也很强,这让他能够在不减少课余活动的基础上,顺利完成学业,可谓一箭双雕,同时也为回国开辟新天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

3



和那些从海外回国一心想要“大展宏图”的留学生不一样,B同学回到家乡后还是决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。不久,他便被北京一家颇具规模的餐饮集团录取,成为管培生。


他的工作是跟随董事长出差和跟踪项目进度等,之后还会下到一线实操和历练,最终会被调回总部从事管理工作,这也正是他最喜欢的成长模式。


企业选用管培生是为企业未来发展储备管理力量,所以在挑选人才的时候很看重这个人在学生时期是否有过管理经验,是否已经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。


因为任用这样的人会省去公司很多的培养成本,并快速为公司创造价值,所以B同学丰富的留学经历也成为他脱颖而出的重要加分项。


面对未来,B同学要跟随自己的“节奏”小步快跑。眼下他要继续踏实地在企业里慢慢成长,直到自己真正成熟起来。


他也毫不讳言自己未来想要创业的决心,而创业方向也锁定在高精尖科技领域。他认为在互联网科技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,普通行业的商业壁垒会越来越薄弱,只有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在未来才能生存下去。


说到这里,你可能会问,他从走艺术特长路线到转为出国留学,这种大跨度的转变在家庭决策中是极为罕见的,似乎不合常理。有这种疑问很正常,因为大家忽略了另外一个关键因素,那就是他父母的眼界。


孩子成长的本质是眼界和机遇,这是B同学父母一直坚信的东西。聊起自己的父母,他的声音里多了些自豪。


父母是大学老师,因为一直站在国内教育系统顶端的视角去看待学生的成长,所以对儿子的发展必然有独到的看法。


其实他的父母在他还小的时候就做了决定,未来一定要让孩子走出去,即使本科在国内读,研究生也要考出去。


父亲曾为他的专业选择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建议,让他明白只有把基础学科作为学术基石,才可以应对未来的剧烈变化。


而作为英语老师的母亲也对西方教育质量和文凭的含金量极为认可,就是这样的两股合力共同把他推向了梦想的“象牙塔”。可见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而言,父母的眼界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。


眼下还有很多国内学子也在憧憬着国外名校,B同学浓缩了自己的留学经历,向学弟学妹们道出一个重要提醒,那就是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,不能拍脑袋。


“我见过很多的留学生,他们对自己的专业根本不喜欢,就是因为选择的时候了解不足。比方说,身边很多朋友对太空感兴趣,然后就选择了物理,喜欢化学的同学选择了材料科学,但是最后发现学习内容跟他们想象的完全并不一样,徒增烦恼。


所以选择前一定要深入了解这个专业,以后要学什么东西?未来就业的方向是什么?确定是自己想要的再选。其实选择专业要比选择学校和选择留学更慎重一些。”B同学语重心长地说。



4



B同学的人生乐章已经徐徐展开,他用踏实和努力刻画着每一个“音符”。我们复盘他的成长路,如果当初他一直坚持艺术路线,未必不会成功,但是一定不会像如今这样有多彩的未来。


除了对他的祝福之外,我们更要从他的身上学会一件事,就是看似理所当然的安排或者路线,都有变更的可能。这就好比贝多芬的《命运交响曲》,每一章都有平静的直叙和激情的高潮,而每一次转折都是命运即将奏响的信号。

上一篇:
O同学|大学校长连写10封推荐信!在美国他赢得了尊重
下一篇:
S同学 | 牛津大学——爱探险的牛津博士,在数学王国里寻觅人生轨迹